关于开展“AI赋能・破局创新:面对数字化时代的科研课题(项目)申报实战与高水平论文撰写深度指导研修班”线上学习的通知

来源: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25-04-10

校属各单位:

为推进学校“1234”教师发展体系构建,助力教师能力提升和生涯发展,进一步推动教师充分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提升科研效率与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结合学校“三步走”发展目标,紧密围绕师资队伍高质量现代化建设需求,决定开展“AI赋能・破局创新:面对数字化时代的科研课题(项目)申报实战与高水平论文撰写深度指导研修班”线上学习,具体事项如下:

一、培训目标

1.掌握AI工具在教研全流程中的应用逻辑

2.提升科研数据AI处理效率与可视化能力

3.构建AI赋能学术写作与项目管理新体系

4.建立符合学术规范及发表的AI使用惯性

二、培训对象

学校全体教师,及愿意参与学习的其他教职工。

三、课程安排

时间

活动

具体安排

4月12日8:30-11:30

主题

【 AI文字模态大模型及辅助课题选题论证 】

内容

1.人工智能大模型对比:DeepSeek、ChatGPT、Claude、Kimi、Gemini

2.生成式AI提示词(Prompts)基本框架,如何与AI打交道获有效回应

3.国产大模型DeepSeek(本地部署,官网连接、第三方连接、API引用)

4.知网AI智能写作、Estudy智能分析立项选题及AI辅助课题论证写作

5.EndnoteX21安装调试,如何用WORD写标准的论文(引用、图表等)

6.如何用多种AI模型三迭代改写法生成优质文本输出(ChatsNow+Kimi)

4月12日14:30-17:30

主题

【 AI辅助申报书的撰写、图件生成及绘图技术 】

内容

1.大小模型结合借助AI辅助申报书的创新点及科学问题智能辅助提炼

2.教改、科研、成果奖提高申报成功率的技巧经验及信息化转化法

3.“觉知力+外协力+AI新质力”快速完成项目、论文、申报书润色拓展

4.AI百度脑平台以案例讲解图像装饰技巧:清晰、扩展、挖图、简化

5.比赛或申报中高端制图技术、亮点表达技术、教学设计模型绘图法

6.中文与英文的标准转化集成:有道同传、句法修改、深度翻译技术

7.PDF文档的五种秘籍:转化、修订、压缩、修复、编排等集成技术

4月13日8:30-11:30

主题

【 AI赋能学术论文写作(一) 】

内容

1.科研 AI 大模型基础知识

(1)AI 大模型工作原理极简教程(机器幻觉的两面性:创造性和不确定性)

(2)科研提示语工程:常用提示语结构框架:RTGO(Role-Task-Goal-Objective)、  CO-STAR(Context-Objective-Style-Tone-Audience-Response)、少样本提示语、零样本提示语

2.AI 写论文与学术不端

(1)用 AI“一键生成”论文的若干案例(知网 AI 智能写作、WPS AI帮我写、 有道写作)

(2)论文的AI 检测的方法(维普 AIGC 检测)

(3)对AI生成的文本进行人性化改写(undetectable.ai)

(4)用AI写论文的学术边界:(中科院“诚信提醒”、中信所“边界指南2.0”)

(5)怎样用AI辅助科研才不被认为是学术不端?典型违规案件举例(虚假引用、撰写内容未如实声明、虚构实验数据、修改图片、泄密、用 AI 撰写论文评议意见)

3.用 AI 找论文

(1)AI 问答式搜论文(Ai2 Scholar QA 搜论文)

(2)AI 可视化梳理文献关系脉络(litmaps 可视化文献分析)

(3)用秘塔 AI、天工 AI、360AI 检索论文

4.用 AI 读论文

(1)用 AI 读单篇文献(豆包、WPS AI、360AI、UPDF)

(3)用 AI 对多篇文献合并解读(NoteBookLM)

(4)用 AI 辅助图表、公式解读(豆包、UPDF)

(5)用 AI 解读音视频(豆包、360AI、Kimichat)

(6)用 AI 自动翻译文献(沉浸式翻译插件、豆包等)

(7)文献对话(用 AI 听论文,NoteBookLM、豆包)

5.用 AI 处理科研图片

(1)用 AI 处理位图(AI 抠图、AI 擦除、AI 区域重绘、AI 扩图、AI 调色、AI 增强清晰度等)

(2)用 AI 绘制矢量图(流程图、甘特图、研究框架图、技术路线图、统计图等)

(3)用 AI 复刻顶刊美图:专用工具法(Datawrapper、Hiplot、BioGDP、Freepik)和编程复刻法

6.用 AI 进行科研编程

(1)编程环境部署(VScode 、Cursor、Windsurf、Trae 安装及插件部署)

(2)AI 大模型直接编程法(DeepSeek R1 、Qwen2.5-Max 、GPT 3o-mini-high、 Claude 、Gemini 直接编程法)

(3)编程 Agent 自动编程法(通义灵码、Cline 、Roo Cline)

(4)AI 编程举例(简单数据处理、简单绘图)

4月13日14:30-17:30

主题

【 AI赋能学术论文写作(二) 】

内容

7.用 AI 分析处理数据与公式推导计算

(1)公式、表格的解构(用Doc2X、SimpleTex 将公式、表格解构为 Latex代码)

(2)数据直接分析法(用 DeepSeek R1 等模型直接分析数据)

(3)数据编程分析法(AI 大模型编写 Python 程序自动分析法数据)

(4)公式直接推导法(用 DeepSeek R1 等模型直接推导计算公式)

(5)公式编程验证法(AI 大模型编写 Python 程序数值验证公式)

(6)用 AI 分析处理数据与公式推导计算举例(DeepSeek+Excel 编程做描述性统计、课程 OBE 达成度分析)

8.用 AI 生成论文研究综述

(1)AI 研究述评自动生成(paperdigest.org)

(2)用 AI 搜索引擎生成研究概览(秘塔AI、天工 AI、360AI)

(3)中国知网+AI 大模型撰写论文述评的方法

9.基于 DeepSeek 的科研智能体构建

(1)DeepSeek 本地化部署与知识库构建

(2)基于本地化部署的 DeepSeek 的智能体(Agent)设计与开发

(3)基于 DeepSeek 的 RAG(Retrieval - Augmented Generation)检索增强系统构 建

(4)基于 RAG 的科研论文问答对话系统

(5)用本地化部署的 DeepSeek 科研智能体处理涉密或敏感信息的注意事项

10.用 AI 撰写论文的写稿法

(1)顶刊论文解构写稿法

(2)多篇论文问稿写稿法

(3)垫稿写稿法

(4)多模型迭代式写稿法

(5)多模型批判式写稿法

11.用 AI 赋能学术科研的若干小技巧

(1)一键扩写/改写/缩写智能写作(知网AI 法、WPS AI 法)

(2)变更语言风格转写

(3)AI 文档校对大师(自动校对错别字、标点符号)

(4)用 AI 做论文事实验证(秘塔写作猫)

(5)AI 生成调查问卷(问卷星)

(6)AIGC 辅助录入公式和表格:一键录入公式(SimpleTex)

(7)AI 率检测的方法

(8)降低 AI 率的方法

(9)用 AI 降重

12.用AI解构描摹一篇论文举例

(1)解构描摹一篇论文或一篇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书

(2)最佳提示词举例(最佳提示词库分享)

四、授课专家

1. 陈三明,博士,教授,桂林理工大学多媒体软件开发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全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TITT)”讲师,历次担任省级及全国多媒体大奖赛或教学创新大赛评委。在多媒体教学软件领域共荣获全国多媒体软件大奖赛奖项12项、广西大赛奖项18项,其中全国多媒体教学软件大奖赛一等奖4项,广西一等奖5项;荣获广西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及横向项目26项。出版专著2部、畅销教材6本、电子出版物多媒体课件7套;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技术先进个人”称号,培训教师逾两万,学有所获,有口皆碑。

2. 王健海,博士,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从事人工智能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作为广东省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及课程教研室负责人,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近三年,主持省级人工智能相关教研项目5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会议论文5篇,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32项,主编教材3部,参编6部。获第六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首批全国对分课堂教师发展先锋教师、惠州学院教学示范教师、人工智能教学创新工作坊主持人、“双师双能”型教师、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

五、相关要求

1. 教师参加项目学习,学时计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学习完成后可获得相关证书。

2. 为便于参训人员反复学习、巩固实践效果,直播视频可回放7天,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根据学情反馈决定是否延长回放时间。

3. 请各教学单位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学习,为保障线上学习顺利开展,请各单位指定1名项目学习管理员,扫码进入项目管理人员群(管理人员群二维码详见附件最后位置),使用“学院名-姓名”格式,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与培训方工作人员沟通。

4. 线上课程学习流程详见附件。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025年4月10日